10月12日是第29个世界关节炎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全民关节健康”。膝关节,是身体里最庞大、也最“任劳任怨”的关节。它承载着我们的体重,支撑着我们行走、奔跑、蹲起。然而,随着岁月流逝和不当使用,它也可能发出“抗议”的信号——那就是膝关节炎。下面,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个困扰无数人的疾病,学会如何科学地认识、治疗与保养膝关节。
知己——你的膝关节到底怎么了?
很多人一感到膝盖疼就认为是“关节炎”,其实不然。明确问题是有效治疗的第一步。
1.主要类型区分
骨关节炎(退行性关节炎):这是最常见的一种,可理解为膝关节的磨损与老化。关节软骨像轮胎的橡胶,随着年龄增长和长期使用,会逐渐变薄、破裂,导致骨头之间“硬碰硬”,引发疼痛、肿胀和活动受限。特点:活动时疼痛加重,休息后缓解;晨起或久坐后感觉关节僵硬,但通常不超过30分钟;关节可能出现骨刺。
展开剩余82%类风湿关节炎: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并非单纯磨损。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关节滑膜,引发炎症。特点:常对称性侵犯双膝;伴有明显的晨僵,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;可能伴有疲劳、低烧等全身症状。
创伤性关节炎:继发于膝关节的旧伤,如韧带撕裂、半月板损伤、骨折等,导致关节面不平整,加速磨损。
痛风性关节炎:由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引发的剧烈炎症。特点:起病急骤,常在夜间发作,疼痛剧烈如“刀割”,关节红、肿、热、痛非常明显。
2.区分方法
当出现持续性膝关节疼痛,尤其是影响日常生活时,应及时就医。
医生问诊与体格检查:医生会询问病史,并检查关节的压痛、肿胀、活动范围和稳定性。
并做相应的影像学检查:X光片:是诊断骨关节炎的首选,可以清晰显示关节间隙是否变窄、是否有骨刺形成。膝关节磁共振:能更清晰地显示软骨、半月板、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,用于诊断复杂性疼痛或怀疑有软组织问题的情况。另外也会做一些抽血检查:如血常规、血沉、C反应蛋白、类风湿因子、尿酸等,主要用于鉴别类风湿和痛风等炎症性关节炎。
知“膝”——中西医结合,标本兼治
中西医在治疗膝关节炎上各有优势,结合使用往往能取得“1+1>2”的效果。
1.西医治疗:精准靶向,缓解症状
西医治疗遵循阶梯原则,从低到高。
(1)基础治疗
健康教育:充分了解疾病,建立合理预期,这个病并不可怕,但是也要重视。
一般生活方式干预:减重、避免爬山、爬楼、下蹲等加重关节负荷的活动,使用坐便器马桶等。
物理治疗:通过理疗(如超声波、红外线)和康复训练,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(如股四头肌),起到天然护膝的作用。
(2)药物治疗
外用药:如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)的凝胶或贴剂,直接作用于局部,副作用小。
口服药:如疼痛加重可找医师开处方,如口服NSAIDs(如塞来昔布等)是缓解疼痛和炎症的一线药物。
早中期关节炎还可以考虑关节腔注射:
玻璃酸钠(润滑剂):向关节内补充润滑液,缓解疼痛,改善功能。
糖皮质激素(封闭针):强效抗炎,用于急性发作期,能快速缓解症状,但不宜频繁使用。
(3)手术治疗
当保守治疗无效,严重影响生活时考虑。包括关节镜清理术、膝关节周围截骨矫形术,以及终极方案——人工膝关节置换术。
2.中医治疗:整体调理,通络止痛
中医将膝关节炎归为“痹证”范畴,认为与肝肾亏虚、气血不足、风寒湿邪侵袭有关。
(1)中药治疗
内服:根据辨证分型用药,如肝肾亏虚型用独活寄生汤加减;寒湿痹阻型用乌头汤加减;湿热下注型用四妙散加减。旨在补益肝肾、祛风散寒、清热利湿。
外用:中药熏洗、膏药贴敷等,直达病所,温经通络,活血止痛。
(2)针灸与艾灸
针灸:通过刺激膝眼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血海等穴位,疏通经络气血,缓解疼痛,改善局部循环。
艾灸:利用艾条的温热效应,熏烤上述穴位或疼痛点,特别适合寒湿型关节炎,有温阳散寒、驱邪外出的功效。
(3)推拿与正骨
通过专业手法放松膝关节周围紧张的肌肉,松解粘连的关节,改善关节活动度。但必须在明确诊断后进行,急性炎症期慎用,均需要专业医师指导。
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佳:
急性期:西医消炎止痛快速治标,配合中药外敷、针灸缓解局部症状。
缓解期:以中医为主,通过中药、艾灸调理体质,配合康复锻炼固本培元,减少西药用药用量和发作频率。
养膝——日常保养重于治疗
“上医治未病”,对于膝关节炎,日常保养至关重要。
1.科学运动,强化“肌肉护膝”
避免伤膝运动:减少爬山、爬楼、深蹲、长时间跑跳。
推荐护膝运动:游泳、快走、骑自行车(坐垫调高)等对关节压力小的运动。
坚持做股四头肌锻炼:直腿抬高:仰卧,一腿伸直缓慢向上抬高30-45度,保持10秒后缓慢放下,每日坚持。
2.控制体重,为膝盖“减负”
体重每增加1千克,膝盖承受的压力在走路时增加3千克,跑步时增加6-8千克。减重是预防和治疗膝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3.注重保暖,防“风寒湿邪”
膝关节最怕冷。夏天避免空调直吹,冬天可佩戴护膝,多用热水泡脚,促进血液循环。
4.均衡营养,给软骨“加油”
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,必要时服用氨基葡萄糖,强健骨骼。
中医食疗:可适量食用杜仲、牛膝煲汤,有补肝肾、强筋骨之效。
5.选择合适的鞋与工具
穿有良好支撑和缓冲功能的鞋子。必要时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手杖或助行器,能有效分担膝关节负荷,有不舒服时及时就医。
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 蒋凯
来源:大众卫生报
发布于:湖南省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